天子刘宏凭白赚了个盆满钵满,高兴得眉开眼笑,想到过这海归郑氏会送上珍宝,原来也只是以为跟徐圭奉上的那枚金珀珠差不多或者好一点,却没想到老郑一出手就三百车,历来西域诸国派来的使者绑在一起都比不上。西域那帮胡人每次来朝贡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送点香料便带着大批回赐归家,刘宏自己也没少做这种亏本的生意,刘宏内心其实深恶之。这里,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政治效益都远比历代先皇要好,刘宏能不高兴,简直笑不拢嘴。当年明帝安置南匈奴倒贴了多少啊?
政治效益就装饰太平的资本,是君与臣青史留名的契机。司徒袁隗人老成精,率先领衔而出,说:“启奏陛下,海归郑氏全族一十二万行二万里回附我大汉,此乃陛下不世之功,乌桓之归附孝武皇帝,南匈奴之归附孝明皇帝均犹有不及。为何?乌桓、匈奴皆蛮夷,固然仰慕我泱泱华夏。海归郑氏与我汉民同为炎黄子孙,拒暴秦之政,遁入大海,有古之先贤之风。先秦遗族,受我大汉威武感召,感陛下之仁德,跨海二万里,无畏海路凶途,历尽千辛万苦,耗十余年,终归我大汉怀抱,撼天大义,陛下应当褒奖,并告慰太庙,以彪炳史册。”
大鸿胪陈耽说:“陛下,应当赏赐郑公一族,并择日祭祀太庙。”
刘宏面上有光,很高兴地说:“两位爱卿言之有理。大鸿胪择吉日祭告太庙。众卿以为该当如何褒奖郑公一族?”
太尉老杨赐说:“陛下先前所言赏赐乃我大汉朝对归附者的必要安顿措施,不能视为赏赐。陛下,日前老臣收悉青州刺史焦和奏章,郑公曾在青州协助官军剿匪。焦和奏明郑公乃大将之才,麾下家兵作战奋勇。会稽太守徐圭也曾上奏,郑公的家兵训练有素,观之为百战精兵,报请老臣延揽郑公。老臣以为郑公知兵,可授予武职。”
刘宏说:“朕看过奏章,郑公青州立功理应赏赐。郑公可知兵?家兵几何?是否愿意入仕朝廷?”
老郑又伏地稽首而拜,良久抬头说:“回禀陛下,臣数代居于蛮夷之地,曾数代为蛮夷之国佛朗机国守国门,泰西蛮夷皆虎狼之国,臣不得不知兵事,代代相传兵法战阵之术,因此卑臣略通军事。卑臣原有家兵十万,逃离佛朗机国,一路东逃,路上海盗袭扰不断,家兵死伤惨重,定居安平后,安平土著番人频繁袭击我部族人,几经血战才剿灭番人部落,家兵死伤惨重。卑臣仅余一万伍仟水军,三百海船。卑臣既已回汉,得天子接纳,自当为天子效死。”
刘宏说:“好!太尉认为郑公应当就何职位?”
杨赐说:“郑公善水军,家兵上万,臣以为可封为楼船将军,所属由郑公自任。”
袁隗说:“楼船将军并非常职,不妥。”
谁也没想到曹操此时出列,一脸正经地说:“启奏陛下,臣以为不妥。郑公万里举义,为陛下造不世之功,为朝中诸公彪炳史册,仅封为杂号将军不妥,且楼船将军不常置,更为不妥。郑公向陛下纳贡,近百年来可有比郑公更阔达之功臣?先帝在位时,大秦国使者不过是在交趾采购象牙、玳瑁等等当地土货。郑公向陛下纳贡的礼物均为稀世珍宝?陛下若不厚赏,臣也要为郑公鸣不平。郑公来附为陛下增添十二万臣民,陛下准其免除赋税三年,三年以后呢?陛下就多了十二万纳粮的臣民。如此大功,若陛下不厚赏,只怕郑公族人不服!今日听诸位公卿和郑公之言,方知郑公知兵善战,且家兵精悍。随同郑公登陆九州之兵便有一万五千,陛下焉知安平没兵?司隶校尉为雄职,尚且仅掌兵一千二百。郑公带甲万余......”
老郑三人都听明白了,曹老大那里是为老郑鸣不平,是捧杀来着,就差没指明天子你得放着海归郑氏,财雄势大,手握雄兵,背后还有隐藏的实力。
刘宏没耐性听老曹长编大论,打断说:“孟德以为该如何封赏?”
曹操接着说:“陛下当封郑公为关内侯,郑公可为郡守国相。”曹操说罢,殿上众臣窃窃私语。杨赐、袁隗、张温、马日磾都明白,因为徐圭给他们写了信,信中要求朝廷延揽老郑的原因,也隐隐指出来了。卢植更是心明如镜,心中还小赞了曹操一把,曹操这个年轻人居然看出厉害之处。
刘宏显然没有明白,很高兴地说:“孟德所言极是,封郑公为关内侯,郑公可愿为会稽太守?”
你真当老郑是傻子吗?初来乍到便窃据太守要职,还不让人嫉妒死了。要知道此时汉末还没大乱,刺史是没实权的,地方大权都在太守或国相手中。来洛阳之前,老郑智囊小集团早已经算好了,求什么官都算好了,求不到就买。
徐孚远和陈近南都闭目养神。老郑又一次稽首行礼,抑扬顿挫说:“感谢陛下天恩!但卑臣不愿!”
刘宏反而惊奇起来:“郑公岂非嫌官职太低?扬州刺史如何?”
“非卑臣嫌弃官职低,实在是卑臣初回汉土,对大汉风土人情尚且不知,谈何治理一郡之民。卑臣愿为天子一郡司马,陛下但有所遣,卑臣绝无所拒。若陛下担心卑臣拥兵自重,卑臣这就回去让家兵卸甲归田。”三人都在嘀咕究竟在那里得罪了曹操。
刘宏说:“原来如此,哎?郑公何出此言,朕何时说郑公拥兵自重?谁家没家兵。袁司徒的侄子袁绍就有门客数千,袁家怕就有几万家兵家仆,难道袁司徒也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