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不远就是他住的地方了。凶手这么神出鬼没,要是哪天想要他的命了,怎么办。所以,这几日,金吾卫还有锦衣卫都特别的忙。”
“娘,这和军队有什么关系呢?”
“你聪明脑瓜,看来是只适合学那些琴棋书画啊。”顾老太太叹了一口气,道:“征银代徭役的意思是,军户如果不想再从军了,只要给朝廷缴纳一定的银两,就可以撤销这个职务。如果这个实行下去的话,对大烽的军事实力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是军队人数会急剧减少。这么久没有打仗,人们休养生息得不错,手里都有些闲钱。渐渐地人们就不太想去训练,不想再去过那种刀口舔血,今日去了,明天还不知道有名有命在的日子。估计会有一大批人交这个钱的。
第二,军队人数少了,将领和这些后备训练的人,需要的也不是很多了。可能会给你安排到别的地方当差。可是,从武这么多年,你真的能和那群科举出身的举子们打嘴仗吗?打不过他们的,而且他们现在都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派系。不融入受排挤,想融入难。怎么做都不对。
第三,大烽周边的国家,日渐强盛,已经不是以前咱们能超出别国很多的时候了。别国如果攻打大烽怎么办?主战还是主和?
主战,人数不够,训练不足,打不过人家。主和的话,需要付出一大批的金银珠宝,那可能会比征银代徭役那会征的银子更多。
所以,这个主张并不好。可是,朝廷中大多数人却很赞成这个提议。被杀的这两人是不主张征银代徭役的。”
“难道就是因为这个,他们才被杀的吗?”
“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因为科举的事情。有人嫌他们碍眼了,所以想挪开了。”顾老太太说道:“不管是哪一个,都不是小事。科举是国家大事,前朝就有落地秀才考了几次不中,居然起义了。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也可以让一个大国,快速毁灭。”(历史上的黄巢起义就是如此)
“不是说秀才起兵三年不成吗?闹了便是闹了,也没有什么啊,大唐不是因为安史之乱才由盛至衰的吗?”
“你既然说起来大唐的盛衰,那咱们就掰扯一下吧。大唐由盛至衰是从唐朝建国一百三十多年的天宝中期开始的吧。当朝皇帝已经失去了年轻时候的励精图治,才导致后来的结果。
当时的皇帝做错了这么几件事情,第一他贪色乱政,第二他无用奸佞,第三他放任藩镇的坐大。乃至于,安史之乱产生之后,他连收拾的能力都没有了。”
第四十三章 找个大师看看吧
“哦,知道了。”
“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口,主要是读书人的口。他们读史往往见识多一些,和书院的人时常交流,知道的事情也多。更能看出来朝政的利弊,若是他们在科举中受到什么不公平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说上几句。
说不定,再弄出来几次起义,围攻衙门的事情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镇压住就可以了吧。”
顾老太太说道:“今年元浩就不下场了,一来是书读的一般,考了也不一定能中。如果得了个同进士(等同进士的意思,和如夫人一样,不是夫人,却和夫人的待遇一样。同进士,不能做官,只能做吏,如主簿师爷一类),那就真的丢人了。”
“哲儿的师傅今年也不让他去下场呢,说是让他历练历练。”
“唐昭儒那个人,我知道的,有些底子,你儿子交给他,放心吧,错不了。”顾老太太又说道:“刘春霖和周世杰这两个人的事情,影响科考,还影响政令的推行。
所以,这两件事情,尽量都不要沾。哲儿既然不考,那就不用操心了。另外,让女婿这段时间在家好好呆着,谁的酒宴也不要去,尤其是他舅舅家的。”
“为什么?”
“他叫女婿回来,就是为了征银代徭役的事情啊。那宁国侯徐崇茂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而且这人特别贪婪。他找女婿回来,是找了一杆枪啊。现在圣上的态度很不明朗,千万不要掺乎到里面去。”
顾长青问道:“娘,您刚才不是说了那么多征银代徭役的害处吗?不是应该劝劝您女婿反对这个提议才对,怎么现在反而让他什么都不要管呢。”
“上位者的心思,底下人最忌讳的是能猜到,也最忌讳猜不到。”
“您说的,我怎么听不懂啊。”
顾老太太问道:“如果底下的丫头很笨,你想穿什么,带什么,她都不知道。这种人,你会用吗?”
顾长青摇摇头道:“不想用啊,笨死了。”
“那还有一个丫头,你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你都还没有说,她都给你准备好了。你想要送人的东西,她都替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