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些看过最近几章的人问我,为什么我要这么写的有些诡异,似乎并不是剧情发展的正轨。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后来觉得这么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现在主角们还是年纪尚轻,阅历还是不足。他们要想在今后有更加长足的发展的话,除了自己本身的努力和坚持以外,还是必须要借助一番外力才能够获得他们想要遇见的未来的。至于这些外力,嘿嘿................这就是后话了..............慢慢看................后面会慢慢越来越精彩的...............
封国圣帝四年,齐国轩乐君初秋时分,在强大的外力威慑下,齐国守卫东临关的军队不得不向后撤退,撤退的途中回师占据了先前被明族控制的若城。封国遂进兵东临关,配合先前时分已经占领的齐国城市会城,两方面的军队总计将近十五万大军开始发动了对于若城的进攻,而现在,若城的守军仅仅只有从东临关退守下来的两万齐**队。若城遂告危急。
这支齐**队的领军人物张凌易和金旭接连遣送出数名使者前往锦城寻找援军。而现在已经率领军队即将平定明族叛乱的齐国丞相李丹之子李复早已经派出军队南下支援若城。使得若城的守军一路增加,增加到了现在足足有五万之数。虽然依旧不可能出城前去迎战,但是不出意外的话,守卫住若城一段时间并没有什么困难。只是,现在这个时间段里,齐国似乎像是最为黑暗的时刻。到处爆发兵乱,内乱没有平定,外患强劲如斯。齐国的百姓们虽然支持齐**队平叛,但对于现在国内的内忧外患,这些淳朴的百姓们实在是心底没有什么底。
齐国现在处于一种深邃的危险之中,纵然现在锦城的保卫战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明族的攻击已经并不怎么强劲。自从东临关失守以后的这么一段时间以内,明族现在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们起义的地区被齐**队重新占领,原本指望着互相利用谋取利益的封**队毫不留情、也丝毫不留余地的就占领了他们拼死许多将士才换得的会城,就这么被封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下来。虽然在此之前明族的北长老已经预先预料到了这件事情,在会城撤军之前埋下了一支伏笔。将会城里所有留下来的粮草上都涂了火油,恰好这个时节天气炎热,这种储藏粮食的粮仓也是干草制成的,特别容易引火。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北长老这一计虽然毒辣有效,但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封国的后备军粮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了前线,不仅将这一整支将近十万人的军队全部补给了起来,甚至还得以让这一支军队现在出动北上进攻若城。
明族现在已经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对于他们这一支无法从齐国境内补充兵源和粮草的军队来说,死伤一个弟兄便是无可挽回的损失。现在明族强锦城无法得手,反而葬送了数以千计的明族弟兄们的性命。现在的北长老,已经是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了。他原本曾经的雄心壮志已经一去不复还了,他现在甚至只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仅此而已。
齐国境内,锦城城外,明族的旗帜虽然依旧在那里飘扬着,但是每一个明族将士们的心中都显得无比的沉重。锦城城楼依旧耸立,城楼上士兵们依旧威武雄壮。甚至锦城内的大军还出动了一部分,南下增援若城附近的齐**队。齐国的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虽然强敌在外,内患在内,但齐国还是军民一心,协力迎战强敌。
而此时,内乱已经基本上不足为虑了,短短半个月之内,不仅魔灵大陆上现在从夏季转到了现在初秋时节。明族的北长老已然瘦了整整一圈,他骑在马上的身影显得格外的萧索。原本t如同苍鹰一般锐利坚毅的眼神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曾经有过的雄心壮志也同样一去不复还了。他每日凝视着不远处他们明族军队无法逾越的障碍——现在依旧有两万余军队驻守的锦城,和城楼上那位穿着暗金色盔甲,手中持着一杆夺金长枪的身影。这道身影,便是现在锦城军队的总指挥,齐国丞相李丹的长子李复,李复虽然战场厮杀并不强,但他的指挥和调度军队的能力还是很出众的。再加上他和父亲在齐国有着很深的民心支持,再加上手中掌握数万精锐部队,他守住锦城没有任何的问题。
现在,李复已经在筹划反击的计划了,他之所以调动三万军队南下若城,并没有选择北上戍卫现在驻军不足一万的国度宣城,正是因为自己的父亲,齐国丞相李丹写了传信来,一再告诫他千万不要派遣军队北上回去戍卫宣城。但李复心中还是担忧,毕竟宣城是齐国的首都,自古以来都城被攻破就预示着这个王朝的覆灭。现在距离宣城不远处的宣灵河畔,封国二堂的三万军队已经开始调动后备战船强渡宣灵河进攻宣城了。李复明知道这是敌人的分兵瓦解之策,但他还是派遣两万军队再次北上增援宣城。这么一来,李复本来可以用于防守反击的大军就少了很多,他现在也只能被动的采取防守的策略,静等明族内部发生内讧。李复明白,北长老也明白。明族现在就如同无根之萍一般漂泊无依,他现在明白,如果他再不能拿出一个可靠可行的方案来的话,他们明族可能就要陷入深度的危机之中,甚至是一种没有方向的未来。
“北长老,外面有一女子找你,已经等候了多时了.......”正当北长老端坐于帐中思考着他们明族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