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家的味道
人类文明在发展中,始终会有一些规律是不变的,比如原始驱动力,至少世界上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不会脱离基因中携带的原始习惯影响。
现代文明虽然还成型不过几百年,社会结构自然也不会出现太大变革,所以一些惯有的思维模式,很多都可以从历史中寻找影子。
中产阶级自古以来就是促进消费和技术进步最大的阶级,在古代一些只有上层阶级才拥有的奢侈类消费因为过时,慢慢渗透到了下层,形成中产阶级试图沟通顶级资产阶级的一种方式。
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本能规律。
但是在古代,顶级资产阶级的贵族们流行的东西,多是依靠出众的智力以及眼界来开创的,所以这个东西很小众,而且各个贵族之间也都是因为利益集团的原因,各自玩各自的。
而中产阶级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源,就需要附庸贵族的娱乐方式,这样找到共同话题,然后提高自身的身份。
等到贵族将这些小众东西玩腻了之后,这个东西就会变成一种在中产阶级盛行的流行趋势,而因为中产阶级占据金字塔中间的位置,有着庞大的消费和需求,于是这些原本小众的流行趋势,就会成为底层阶级的生存方式。
华夏历史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从汉朝开始的音乐和舞蹈行业。
汉朝时,宫廷乐盛行,所以贵族之间都变着花样的培养艺人,一些民间艺人都被选入宫中,于是就有大量的舞蹈和音乐表演者。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汉武帝时期的两位皇后,李夫人和赵飞燕。
李夫人是因为哥哥李延年精通音乐,将妹妹举荐给了汉武帝后,并且说下了那句千古绝句。
北方有佳人,风姿绝世,亭亭玉立,回眸一望能倾覆城池,回首再望能倾覆国家,岂不知倾城倾国的祸患,只因为佳人难再得。
而赵飞燕也是贫民家庭,因舞蹈出众被选入宫中。
音乐和舞蹈从最初的祭祀天神,慢慢发展到后期的为人娱乐服务,这个变革就是流行趋势的变化,一向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最开始一定是因为小众,而且是由知识分子进行合理创作,然后才会慢慢发展成大众艺术。
早期西方的绘画,也专门是为了宗教服务的,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变成一种抒发主义的艺术方式。
只不过流行趋势的变化,变成了审美和时尚的变化。
因为资本和现代文明的印象,全是的审美和时尚都掌握在西方手中,这种审美也不是西方的传统审美,而且属于现代审美,因为现代什么拥有极大的包容性,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就是现代审美不是为了美服务,而是为了市场服务。
被个人英雄主义灌输熏陶的美帝,他们信奉的资本为重理念,造成了一种对审美的严格操控,因为他们需要整个世界的审美市场,而为了控制,他们可以不择手段。
美帝的一些奢饰品品牌,每年可以带来大量的税收,几乎是支柱性产业,英吉利女王有一段时间喜欢穿普拉达,然后女王同款的衣服那一年的销量高达二十多亿美金。
可见这种效仿的效果有多么明显。
但是在这种鄙视链经济下,同款也慢慢被一些人放弃,因为对于最开始追求时尚文化的那批人来说,一个东西一旦从小众变成大众,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时尚是一种精神,一种小众区别于任何人的精神,而不是一个牌子的高贵。
所以时尚从来就不是高级的同义词,而是小众的同义词。
整个西方奢饰品和时尚市场正在扩大,销量也节节攀升,但是带来这些消费的人群已经从过去中产阶级变成了一些没有消费这些东西能力的低产阶级。
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亚洲地区,龙国,高丽和东瀛对于奢饰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一些年轻的女孩子因为盲目最求这种时尚,最后都陷入了一些不良的循环中。
当一个产业是以透支为前提的交易下,那么这个产业本身就是一种恶性。
因为这种产业无法使低产阶级获得报酬或者利益,反而会加重生活成本,真正应该的是,劳动人民通过自己双手创造价值,而中产阶级和资本阶层作为消费者。
而现在是反过来,像是吸血鬼一样,哄骗,吸食着底层劳动人民的血汗钱来供养市场,这就是审美不再以美为前提的艺术被大众商业化的后果。
因为这些产业的倡导者,就是在利用底层劳动人民缺乏对一些失误的认知和判断,以及一些虚荣心来进行营销。
是一种强制收取智商税的行为。
王耀想要做的就是改变国内这种扭曲的追求时尚趋势,因为在这种趋势的烘托下,西方那些奢饰品或者一些品牌会给国人一种高大上的印象。
一旦这种印象形成,就会印象几代人,虽然得承认西方的一些品牌确实在工艺和设计上先进,但是这并不代表龙国目前没有这种产品。
作为目前全世界技术含量略高,最大的商品加工国家,西方很多量产的东西其实都是在龙国制造的,尤其是一些复杂的产品。
第一是因为龙国的人工低廉,第二就是在这种铺盖式的加工下,这种稳定的经济来源,很多有能力创新的企业都会放弃创新,变成一个跟着西方资本走的加工集团。
这种公司集团即便做得再大,但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