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郑芝凤奉旨南下,与葡萄人进行国事商谈并顺道回泉州省亲后没多久,在秋末冬初的阵阵寒意中,朱由检在阁臣孙传庭、卢象升、陈奇瑜、杨嗣昌,以及兵部堂官、五军都督府各都督的陪同下,驾临了天津卫码头。
这是穿越过来后,朱由检第一次离开京师,为此他特意下旨:出行一切从简,沿途不设行宫,地方官员无须至界区迎送。
尽管朱由检不愿意兴师动众,但他毕竟身为万乘之尊,在讲究礼仪的大明,很多事是有一定之规的。
在接获皇帝准备出行的旨意后,内阁及礼部、兵部、锦衣卫、勇卫营等相关有司便提前开始了准备工作,虽说从简,但还是足足准备了七天的时间,直到一切安排妥当后,朱由检乘坐着御用超大型豪华四轮马车从正阳门出宫而去。
大明皇帝出宫的仪仗是极其华丽壮观的,如果按照此前的规矩,兵部车驾司准备的卤簿就十分的繁杂,随员护从更需动用近两千人,这还不算内外围的护卫以及随驾臣子的数量。
卤簿在汉代已经出现,蔡邕独断中记述:“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汉应劭汉官仪解释:“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
卤簿的“卤”在古代是“橹”的通假字,意思是“大盾”。卤簿的“簿”就是册簿的意思,就是把“车驾次第”和保卫人员即装备的规模、数量、等级形成文字的典籍。
卤簿的意义和作用有五个:一是保障帝王及随员的安全,二是显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三是规范礼仪的等级,四是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五是显示对自然神和祖先的虔诚。
卤簿旗幡仪仗是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的重要手段,可说是五彩缤纷,绚烂至极,包括华盖、扇、幢、幡、纛、旗、旌、黄麾、金钺、星、卧瓜、立瓜、吾仗、御仗等等在内,能让所见者无不为之目眩神迷。
不过说实话,这一整套流程下来可是花费不小,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记载,但朱由检大体估算一下,少说也要十几二十万两的样子,语气花在排场面子上,不如用这些银钱救助更多的穷困之家来的实际。
不管是前世真正的崇祯帝,还是现在的朱由检来说,都是不喜奢侈的性子,所以,他传下口谕,兵部车驾司准备卤簿从简,锦衣卫出一千人负责内卫,勇卫营三千人负责外围安保即可。
就这种状况下,这次出行也得花费不少,这让本来想悄没声地出去一趟的朱由检也是感到无奈。
因为内阁诸臣对于他这种便装出行的习惯表示了坚决反对。
以大明现在日渐强盛的国力,皇帝巡视地方必须要有一定的仪式感,从简是从简,但该准备的必须准备,至于黄土垫道、清水洒街之类的倒是无关紧要。
随着水泥产量的提升,京师到天津卫的官道已经全部改为水泥铺设,宽敞平整的路况,乘坐感是非常舒适的,三百多里的路程,四轮马车跑的也是轻松惬意,加之沿途都已清道,所以朱由检一行在三天之后便抵达了天津卫,第四天,朱由检等人来到了天津卫码头。
朱由检这次是为大明北海舰队新建成的主力战舰而来的。
在荷兰方面的大力协助下,经过金州船厂一千余名工匠学徒三年多的紧张施工,大明北海舰队有三艘主力战舰建成并下水,随后北海舰队提督刘国能上禀兵部,经过朱由检同意后,刘国能亲率北海舰队主力战舰进抵天津卫码头,接受朱由检及朝臣的检阅。
经过戒严和清理后,原先繁忙的天津卫码头各种商船全都在外海停泊等候,宽大无比的码头边,三艘巨舰依次停靠在主码头边,粗大的缆绳系在码头的铸铁桩上,船身随着海水的波浪轻微起伏着。
“北海舰队提督刘国能参见圣上!
启禀圣上,臣奉命率北海舰队来到天津卫,现均已靠泊,还请圣上登舰巡视!”
一身黑甲的刘国能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过顶低头大声禀道,舰队所有将官士卒尽皆列队船舷一侧,面向码头上的朱由检等人行注目礼。
“免礼起身!诸卿陪朕登舰一观!”
朱由检神情庄重的吩咐一声,刘国能拱手起身,然后侧身退到一旁,朱由检举步踏上了两侧有护栏的船板,开始向巍峨高大的战舰登攀,孙传庭等人依次落后一步跟了上去。
朱由检登上的就是北海舰队的旗舰,也是一艘融合了这个时代各种先进技术装备的一级战列舰,总造价达到了三十五万两银子。
这艘战舰为双层甲板,下层甲板长度达到了近十六丈,约等于后世近五十米长,宽度为四丈左右,约合十二米,最大吃水深度为一丈五左右,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四千料左右,也就是一千两百吨。
此舰的武备系统包括十二门三十六磅(一磅约合一斤)火炮,布置于下层甲板后部、十六门二十四磅火炮,布置于下层甲板中前部、1十四门十八磅火炮,布置于上层甲板中后部、十二门十二磅火炮布置于上层甲板前部、二十六门六磅火炮布置于艏艉楼露天甲板的炮座上。
此舰的上下两层甲板采用连贯式炮甲板设计,露天甲板虽然拥有较长的艏艉楼,但并不连贯在一起,所以战舰仍看上去像是三层,其实仍旧是属于两层甲板战舰。
值得一提的是下层甲板的十二门三十六磅的重型火炮,这一磅数也几乎是这个时代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