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远了。即便两人碰面,那人也和他保持著距离,连眼神都吝啬地不愿向他投去。
阮汗青有些沮丧,虽然男人什麽都没问,但显然已是心知肚明,恐怕在他眼中,自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战士,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皇帝的妃子。因此才对他敬而远之,免得惹祸上身。
在面对生死抉择,或者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利益时,谁也难免落俗。也只有极少数人重义轻生,哪怕就这样匆匆了却此生也不愿做半个恶人,他们是真正的圣贤,即便没有卓越的成就,也是当之无愧留芳千古的。而他和李烈,挣扎於是是非非,迎著腥风血雨,心间早就是一片疮痍,哪还有一丝的光泽?
李烈也许是看出了他满腹心事,在一次操练结束後提醒他不要多想,男子汉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既然能战胜之前的挫折,又何不能战胜心中的流言蜚语?现在要做的是尽快养好伤打败敌人。阮汗青抬起头,发现他正认真地看著自己,时光似乎又回到自己第一次立功的时候,对方的目光也是这样,带著一种无比庄严的严肃和认真,让人情不自禁地断了所有的杂念,仿佛这铿锵的眼神将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因此不敢轻视半分,而他从中看到的,还有友情。
那次风波过去後,很快就迎来了他们与敌军较量的时刻。
身为先锋,阮汗青自然不敢怠慢,在经过三天的思考过後,他已抚平了心头的刺痛,那天说是劫後余生亦不为过,要不是动静太大李烈以为发生了兵变,也不会亲自前来,更不会有完好无损的阮汗青了。命运就是这样,有时何不换个角度去想?何必小肚鸡肠。
视线转向战场,敌我双方已经摆好阵型。晋军摆的是圆阵,意在防守,这种环形防御的体系基本上没有破绽,可谓不容小觑。而我军摆的是数阵,这种阵型的要旨便在於集中力量进攻或者防守,所以敌人暂时无法摸清到底对方是要攻还是守,因为它并没暴露出攻击的意图或者守备的痕迹。
两军原地不动,谁也没有贸然出击,就这样僵持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下午,强烈的阳光直射,人马皆疲惫不堪、昏昏欲睡的时候,晋军的圆阵突然出现了数道裂口,十队以上的骑兵从那裂口里涌出,而魏军的阵型前沿全是步兵,在当时的条件下,步兵对抗骑兵没有任何把握,即便装备完全状态充足。又何况魏军在死守两天之後士气低落,这个时候若还不能出奇制胜怕是天要亡我。
双方仅隔数百米,骑兵奔出之後,魏军毫无反应,估计是被吓傻了,也不能怪晋军如此作想,因为他们位於地势较高的山坡上,借势而下,骑兵冲锋达到了最快的速度,一时天摇地晃,尘灰滚滚,光是铁蹄踏出的响声,就让人有闻风而逃的冲动。
可晋军也不想想,既然他们能耍手段,对方又为何不能?兵不厌诈这一招谁都可以运用。魏军之所以按兵不动是因为还不到时候,时机的重要性身经百战的李烈不会不懂。待晋军的首领终於察觉不对已经晚了,自己最精锐的部队已经踏入敌人的陷阱,任其宰割。
本以为能够冲进敌阵痛快厮杀一番的骑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就这麽眼睁睁地看著对方飞快地变动阵型,数阵分成两部分向後撤去,露出了整整一排弓箭兵,晋军的先锋脑子里立刻涌出两个想法,要麽回头逃命,要麽继续冲锋,但是他们已经快冲至敌营了,如果现在回撤,岂不是前功尽弃?而向前冲去,尽管会有死伤,但弓箭有著严重的缺陷,一是并不精准,二是射程有限,弓手每射出一发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点空当他们的好马不知又奔出多远,因此他不打算放弃。
然而他失算了,弓箭兵不止一排,而是共有三排,这三排轮番齐射,节奏紧凑,晋兵人仰马翻,一时场面无比血腥而混乱。而这些骑兵十分勇猛,他们知道自己已无法回头,既然回头也是死,向前也是死,还不如拼一拼了。
更一章~~~~本来青青要从先锋升为副将,後妈就省略了,直接让他当将军好了~~~~~~~
另外,希望遇到伤心事的亲亲能坚强起来,痛苦总会过去,不要有轻生的想法,乐观地面对世事无常
(宫廷调教生子)74
然而他们又失算了。除了这三排弓箭兵,还有一排弩兵潜伏在後。因为弩的射程极为有限,只有近距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何况他们手中并非普通的弩,而是一连十发的连弩。连弩自古以来是骑兵的克星,正所谓,军之利器,不可示人,要打胜仗就不能去做对方希望你去做的事,原因很简单,他知道你会怎麽做,因此有了对策。必须出其不意,才能达到效果。
这下晋军的骑兵几乎全军覆没,场上只剩下残兵和伤马惨叫不绝。这时,魏军阵型的两翼打开,一个身穿盔甲手持长矛的男子骑著马率先飞奔出来,此人正是阮汗青,他带领众将,以风卷残云之势剿灭了场上的残兵败将,而後以牙还牙,向敌阵冲去。
情急之下,晋军赶快在前方洒下拌马钉,於此同时将木车挡在步兵前面,抵御对方骑兵的冲击,然後调来弓箭兵在木车後频频射箭。可由於准备仓促,这一切并不能有效地阻挡魏国的骑兵。再加上骑兵的先锋可怕至极,长矛飞旋,视箭弩为无物,冲到前方洒满拌马钉处,狠扯缰绳,轻轻一跃,连人带马犹如天神下凡一般落入弩兵当中,後面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