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不怕爸爸,硬拉着他回去,他浑身酸软,已然感冒,回去自然又是一顿骂——
换了陶修磊陶远航,不管是哪个人,下场都会比他好得多,一个能说会道一个能撒娇会来事,不像他,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想争辩两句,不对,以前还会为自己分辩的,但暴怒中的陶德明嗓门很大,还喜欢拿家长的架子压人,动不动就扣帽子,陶德明耿直老实,但对于一个逆来顺受的儿子还是够用的,反抗只会迎来更强烈的咆哮,而低眉顺眼沉默不语,陶德明也是越看越光火,所以逐渐的,十一就放弃了。
表面上他很温顺,说什么他听什么,实际上,只有十一自己知道,他只是觉得累,很多次,他想过离家出走,但最终都没有付诸行动。
教训足够深刻,陶德明以为儿子总会有一些改变吧,可是十一还是没有如他所愿,高考成绩比上一年还要差,陶德明死心了,幸好二儿子填补了这份失落,陶老四家第一个大学生,还是名牌大学,他脸上从来没有这样风光过,因大儿子引起的低落情绪也很快抛到脑后,为陶修磊办了庆功宴,即使十一没有回来,他也没有在意,只说“随他”。
虽然很早就知道在父亲眼里,自己比不上陶修磊,比不上陶远航,甚至不如陶小妹,活了三十年,他依然想不明白,同样是儿女,为什么爸爸对自己的意见这样大?是因为连续两年没能考上大学给他丢脸了?还是因为自己挣钱太少?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他,是如此没有出息,丢陶老四的老脸了。
……有时候他想问爸爸的,话语在舌尖转了一圈,始终没能问出口。
如今想问也问不到了,况且说这些有什么用?这个凝聚力不是非常强的家即将四分五裂,而他连他们最后一面都见不着,无论有过什么误解什么爱恨,一切都无处追寻,那些情感也没有可寄托的对象。
陶德明是将他当成了罪魁祸首,临死也不要他回去,不承认他是他儿子,辛劳一辈子,却要被一场疾病夺去性命,他一辈子少病少痛,眼看可以颐养天年,却一切都被颠覆,到死还要经受非人折磨!何止是一个恨字能够概括的?
十一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到他们坟上痛哭流涕乞求原谅?还是痛苦得生不如死?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宁愿自己一直在外没有回去,或许那样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更或者,他宁愿自己没有出生,陶德明对他的存在觉得是种耻辱,十一自己何尝没有这样认为?他总是没有什么存在感,不能为家里做出贡献,小时读书聪明过人,陶德明没少在外头夸耀,没想到大时了了,如今反而成为旁人嘲笑陶老四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