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和王琳身边,数百人装作普通人散开,无形之间拓开了一条通道,将这对君臣隔绝开来。
高纬和王琳很低调的进入了北大营,北大营作为禁军大营之首,最先扩张兵员。近月,不断有壮丁从江淮还有泰山被输送过来,因此,现在的北大营,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是更像一个难民营。
王琳心里吃了一惊,不是为这个看上去破破烂烂、不成建制的军营,而是因为,他发现这个军营里貌似绝大部分都是汉人。鲜卑人和汉人混杂。
这么大规模的汉人成军,在北齐很难见到。东魏、西魏的军队体制大体沿袭北魏,其军制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夷汉分兵制。
高欢起事,赖以成事的都是鲜卑或鲜卑化了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人。因此,东魏的军队主体是鲜卑兵。高欢所采取的是以鲜卑人打仗,汉人务农纳粮的作法。
当时,虽然也有汉人兵,但与鲜卑兵分开,单立一军,由汉人统率。高洋在位的时候,挑选鲜卑兵中勇力绝众者组成精兵,号称百保鲜卑。同时,又简汉人之勇力绝伦者,谓之勇士,镇守边塞。
后北齐又正式以汉人服兵役,仍取高欢时作法,以汉人兵单为一军。高欢曾于相府内设内、外二曹主管兵事,内曹是骑兵曹,掌中兵鲜卑兵事;外曹是步兵曹,掌外兵汉人兵事。
后来北齐代东魏,将丞相府的制度照搬改进,大权收归于朝廷,很多职位发生了变动,但是内外二曹的职权依旧存在。北齐兵部(这时候称为五兵部)也将汉人和鲜卑士卒分开管理。
高纬似乎是察觉到了王琳的吃惊,于是道:“朝廷从江淮、豫州、泰山、河北、还有燕州并州鲜卑部众中抽取了大量壮丁,送往邺城训练成军,总共大概在六万人左右……兵员比之前还多了至少一半……”
斛律光、高长恭出征,高纬并不想过多依赖晋阳的力量,这是高纬展示肌肉的好机会,所以对他们大力支持是必须的。但是这样一来,邺城的军事力量就大大的缩水,邺城禁军原本就只在三五万之数,在斛律光、高长恭、高延宗、段深接连抽调之后,只剩下八千余人。还好征兵原本就是高纬赈灾计划中的重要一环,所以这个时候,他就能顺利成章的扩充兵力。
“在邺城,还有河北其他地方,朝廷手里还掌握着一些官田,我们效仿对面的制度,让他们半日屯田、半日练兵,尽快实现自给自足……南朝答应的百万石粮草已经到达秦郡,朝廷手里还有一些钱粮,足够支撑到年底,那个时候,我们就算是熬出头了……”
“陛下您的意思是,效仿宇文泰,实行府军制?”王琳想了想,问道。
“对……,但是也不对。”高纬道:“朕这个府兵制,和他们的可不一样……”
“宇文泰的府兵,仅仅为拉拢汉人豪族,壮大国力而生,但是,他们并没有完整的编制和制度,漏洞百出……朕不光要实行此制,还要将府兵编入户籍,编入各军编制,将他们,彻底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早期府兵包括鲜卑兵、关陇军户、关陇豪后所领乡兵,没有一般民户。府兵另附军籍,不编入民籍,不负担赋税,平时半月训练,半月宿卫,战时出征。北周武帝时,将府兵征召对象扩大至上等民户,后又扩大至一般民户。由于府兵可以免除赋税,人们纷纷应召,北周府兵也由此直线上升,至灭北齐时,已有府兵四十万人。
宇文泰靠着投靠元修西奔的鲜卑势力难以和高欢抗衡,所以在西魏的鲜卑力量几乎被东魏消耗殆尽的时候,宇文泰不得已起用了汉人豪族的势力,八柱国也运势而生,形成了势大难制、皇帝轮流坐的关陇集团。
但不管怎么说,府兵制大大的壮大了北周的军力和国力,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此消彼长,北周灭亡北齐成为了必然之事。目前来看,没有什么是比府兵制更能在短时间壮大军力的政策。至于北周怎么看……呵,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你申请专利了没有?
本来,府兵制就是根据北魏军制演化而来的,高纬自己也可以根据它做出调整,“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将年满退役的军士裁撤回家,就……十七到四十二岁吧。服役期间,军士免除其他徭役,免除赋税,军资、武器、粮食,皆由朝廷负担!”隋唐的府兵制,军士要自备衣物,自备干粮武器。
“军士不得随意出入驻扎地界,平时务农,农闲练兵,若有战事,准备出征!”
“还得立出个法度……”高纬沉吟道:“参照前制及周国军制,将府兵分为十六军,就以国都为例,禁军宿卫换防……百里外五番,五百里外七番,一千里外八番,每番一个月……,两千里外九番,每番两个月……”
意思就是各府内兵士分组,五人一组,轮流在邺城宿卫,以此类推。
“十六军,分为内外两府,内府四军必须番上宿卫,其余州郡……可纳资代役……”
“府兵镇将,由朝廷直接任命,由十六卫将军统帅,调遣时,必须拿到皇帝及枢密院下发文书,还有……兵部发放的鱼符,战争结束,则归于朝……”
这样,就避免了手下将领拥兵自重。
北周壮大并不是没有道理,抛开他们的内政远比北齐更加清明不说,他们的制度也要超过北齐。一个国家强大或者